看下听力下降是如何影响我们交流
发布时间:1664608206

微信图片_20220920173023.jpg

占用你3分钟,看下听力下降是如何影响我们交流的

大街上


“哥们,好久不见!”

 

“是啊,最近在干嘛呢”

 

“我啊,最近...”看着他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声音也够大,可是为啥好多词语都听不懂?

微信图片_20220920174442.jpg

小家


“这次考试比上次进步好多,老师都表扬我了”

 

“你说啥?”

 

“我说!我考试考得很棒!!”

 

“啊!炸耳朵,声音不能轻点?”

 

“小声你听不见,大了你又受不了...

微信图片_20220920171243.jpg

附近公园


“这环境真心不错,安静又舒适”

 

“是啊,这些天憋在家里闷坏了,真要多出来走动走动”

 

此时,广场舞的音乐再度响起~~

 

“你知道吗?隔壁张大妈...

 

“你说什么?我听不见!”

微信图片_20220920173140.jpg

这是很多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朋友们常常经历的场景。主要包括

 

声音很大,却很难理解别人在说什么

小声听不见,大声又嫌吵

碰到噪声环境,这时候的聆听效果,大打折扣


听力损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答:

 

1.可听度

 

有的人说话声音洪亮,强健有力。说明频率丰满,每个声音都含有大量的信息,不同的声音,频谱的信息也不尽相同。

 

听力损失比较严重的朋友,在和他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如果大脑听觉中枢无法辨别声音中的某些语音成分,不能进一步判断话语中表达的真实意思。就会感觉,别人是在说话,但是说的内容我不知道。

 

我们举个例子

微信图片_20220920170630.jpg

这是一张ooee的频谱分析图像,我们从图像里面可以看到,这个曲线是波动起伏的。抖起来的叫波峰,有两个波峰,分别叫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


ooee的第一共振峰,他们的声压级其实是差不多的,区别在于oo的第二共振峰是700Hz的频率下发生的,ee是在3000Hz的频率下发生的。


我们从这里可以知道,听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如果无法辨别700Hz以上的声音,就难以区分ooee的差异

微信图片_20220920170623.jpg

2.分辨声音频率


每个人的内耳耳蜗中不同部位有很多听毛细胞,会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做出反应。蜗底毛细胞对高频敏感,传输高频信息较多,蜗顶毛细胞对低频敏感,传输低频信息较多。


对于感音性神经听力损失的朋友而言,因为耳蜗的敏感度比较低。所以当噪声环境的频率和言语频率比较接近时,难以从噪声环境中区分言语声,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微信图片_20220920171416.jpg

3.听觉动态范围变窄,重振明显

 

听觉动态范围是什么?

 

答:它是指人耳对某一频率的声音或某一类的声音从刚听见到感觉难以忍受的声强范围。

 

我们正常交谈的声音,大约是在50dbHL左右,听起来通常比较舒适。声音再大一些,可以忍受到120分贝。这个区间范围是比较大的。


感音性神经听力损失的朋友的听觉动态范围比较窄,会失去一部分强度下获取声音信息的能力。他们无法忍受过大的声音,也听不清太轻的声音。

微信图片_20220920164555.jpg

4.背景噪声强度高

 

当环境的背景噪声比较高时,捕获声音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也会变高。选择合适的地点,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沟通交流,达到最佳沟通效果。


听力下降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成人,从耳朵不好到选配助听器,中间要间隔10年之久。


10年,可能会觉得别人只要大声点说话,我就能听到,没关系;年纪大了,耳朵不灵,没关系;我再等等,还能听,没关系……


可是,真的没关系吗?其实不然!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中发现,听力每下降10分贝,认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

微信图片_20220920170431.jpg

保护自身的听力刻不容缓,即便发现自己是轻微的听力损失,希望也能引起你的重视,通过助听器等干预手段,最大限度的保留大脑的认知能力。


听力下降请及时验配助听器,扫码加关注,保护听力健康